Kai Zhao
中文

招生

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计算课题组(Intelligent Computing Lab) 现诚邀多名实习生及研究生加入, 欢迎对科研或工程方向感兴趣的保研、考研学生,以及优秀本科生加入。

课题组 PI 赵凯 副教授长期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,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,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。 毕业后,他入选腾讯技术大咖(腾讯校招最高技术职级),并担任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; 随后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,专注于医学图像与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工作。

赵凯老师已在 CVPR、ICCV、ECCV、IJCAI、NeurIPS 等国际顶级会议及 IEEE TPAMI、IEEE TMI、IEEE TIP 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, 谷歌学术引用 超 5,000 次,多篇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。 赵凯老师关于掌纹识别的研究被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报道。

赵凯老师指导的多名学生已成功入职旷视、阿里巴巴、Amazon、Meta 等知名企业,或前往哈佛大学、UCLA 等世界顶尖学府继续深造。 赵凯老师与学术界与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,可以为优秀的学生推荐实习或深造机会。

欢迎优秀本科生、保研生及考研生加入课题组。 有意者请将 不超过一页 的 PDF 简历发送至 [email protected]。 更多信息请访问招新页面 https://kaizhao.net/recruit。

🎁我们提供的

  • 📚🧑‍🔬🧑‍🏫高水平科研指导:赵凯老师长期专注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,拥有丰富的工业界和学术界工作经验,可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详尽而全面的指导。 学生将有机会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,并参与国际顶级学术会议。

  • 💸📄🏆科研津贴:提供基础助研津贴;科研方向的学生可获得论文投稿或发表奖励;工程方向的学生可获得项目功能完成奖励。

  • 🧑‍🤝‍🧑🎉☕积极的实验室氛围:实验室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,定期举办团建活动,营造融洽且富有活力的科研环境。

  • 📩🧳🎓推荐实习或深造:包括知名企业实习推荐或国内/海外高校申请推荐信,助力职业发展与学术深造。

📝我们需要的

我们欢迎 科研方向 和 工程方向 的研究生/实习生加入实验室, 具体要求如下:

💡科研方向实习生及研究生

科研方向的学生需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,以及在一个 topic 上持续投入的热情, 对绩点及专业技能无硬性要求,但需对我们的研究方向有浓厚兴趣, 并能持续投入至少半年时间,每周至少工作三天。 请先了解我们的 研究方向 和 论文发表, 如果你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,欢迎申请加入。 满足以下任意条件者优先考虑:

  • 学科基本功扎实,绩点名列前茅,数学/物理等相关课程成绩优异,曾在相关学科竞赛中获奖;
  • 编程能力突出,曾参与或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(ACM-ICPC)获奖,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人工智能相关项目;
  • 熟悉 PyTorch/Tensorflow 等深度学习框架中的一种;
  • 理解 GPU 计算的基本原理,了解 CUDA 编程;
  • 具备相关科研经历,曾投稿或发表学术论文;
  • 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,能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。

我们拥抱多样化的实验室文化, 若在其他领域有突出成绩或特殊才能, 也欢迎申请加入。

🛠️ 工程方向实习生及研究生

工程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, 能够通过 Google/ChatGPT 等工具寻找解决方案, 对计算机及网络基本概念有整体认知, 并能独立完成项目功能的开发与调试。

基本要求:

  • 熟悉至少一种主流编程语言(如 C、C++、TypeScript、Go、Java、Python 等);
  • 对计算机系统、网络有基本了解,能根据文档完成相关功能;
  •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;
  • 具备良好的编码规范和调试能力,会使用现代开发和测试工具。

以下是加分项:

  • 能使用 Git/GitHub 等版本控制和 CI 工具;
  • 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及其基本命令;
  • 熟练使用至少一种 API 调试工具 (PostMan, APIFox 等)。

后端方向额外要求:

  • 熟悉 Docker 的基本原理及容器化技术;
  • 了解或具备使用关系型数据库(如 MySQL、PostgreSQL 等)的经验;
  • 熟悉至少一种异步 Web 框架(如 FastAPI、Express 等)。

前端方向额外要求:

  • 熟悉 HTML、CSS 和 JavaScript 的基础知识,并具备实际开发经验;
  • 熟悉至少一种前端框架(如 Vue、React 等);
  • 了解服务器端渲染(SSR)的基本原理及实现。

注意

以上要求并非绝对,最关键的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©Copyright 1990~2025 Kai Zhao